熱點一覽:
- 1、伊沃·安德里奇人物經歷
- 2、伊沃·安德里奇作品介紹
- 3、安德里奇的生平簡介
- 4、安德里奇生平簡介
伊沃·安德里奇人物經歷
伊沃·安德里奇,生于1892年10月9日,特拉夫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父親是一位手藝工人。不幸的是,他在兩歲時失去了父親,與母親搬至姑母家,生活極為艱苦。在波斯尼亞的維舍格勒度過的童年,深受故鄉傳奇故事、抒情歌謠及民間史詩的熏陶,這成為他文學之路的起點。13歲時,他從家鄉小學畢業,進入薩拉熱窩的中學繼續學業。
伊沃·安德里奇(lvoAndric,1892—1975),生于1892年10月9日,特拉夫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父親是一位手藝工人。兩歲喪父后,他隨母親移居姑母家,生活艱辛,童年在波斯尼亞的維舍格勒度過,那里的民間故事和史詩深深影響了他,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十三歲那年,他在故鄉的小學畢業后,前往薩拉熱窩上中學。
伊沃·安德里奇,這位南斯拉夫的杰出作家,于1892年10月9日誕生于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幼年時期因父親早逝,與母親一同居住在姑母家,維舍格勒的小學生活,特別是德里納河上那座11孔大石橋,對他的心靈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里的傳說和故事為他的文學創作播下了最初的種子。
伊沃·安德里奇(克羅地亞語:Ivo Andri,1892年10月9日 - 1975年3月13日),是一位卓越的塞爾維亞作家,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以《德里納河大橋》等作品享譽文壇。安德里奇于1892年10月9日出生在特拉夫尼克城附近的多拉茨村,早年喪父的經歷塑造了他的人生。
人物經歷1892年10月9日,伊沃·安德里奇生于特拉夫尼克附近的多拉茨(當時屬奧匈帝國統治,現屬波黑)。兩歲喪父,跟母親一齊到了姑母家,在維舍格勒讀小學。13歲時,伊沃·安德里奇小學畢業,來到波斯尼亞的首府薩拉熱窩上中學。安德里奇在薩拉熱窩讀完中學,并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伊沃·安德里奇作品介紹
1、伊沃·安德里奇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代表作之一是被譽為波斯尼亞三部曲開篇的長篇小說《德里納河上的橋》(1945)。這部作品圍繞一座大橋展開,通過連貫但獨立的故事,細膩描繪了從十五世紀至一戰爆發前四百五十年間波斯尼亞在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歷史變遷。
2、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作家。1914年開始發表詩歌,后以現實主義手法創作散文作品,并陸續發表許多中短篇小說。主要有: 《婚禮》、《特拉夫尼克紀事》和《女士》、《譯科》、《萬惡的庭院》等。196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兜吕锛{河上的橋》取材于波西尼亞歷史。
3、《德里納河上的橋》是原南斯拉夫現代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長篇小說,屬于《波斯尼亞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發表于1945年。作者因此作品獲國家金獎和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部口述波斯尼亞歷史的小說。小說圍繞著一座橋的興建歷史,敘述了與大橋關系密切的維合格列居民的悲歡和生活。
4、養蜂女:養蜂女是指《養蜂人》(The Beekeeper)這本小說中的主人公。這本小說是由塞爾維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伊沃·安德里奇創作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養蜂人的生活和他與蜜蜂的關系,以及他對自然和人類存在的思考。牧羊人:牧羊人是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這本暢銷小說中的主人公。
安德里奇的生平簡介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杰出作家,出生于1892年10月9日,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兩歲時失去父親,與母親一同前往姑母家,曾在維舍格勒接受小學教育。那里古城郊外德里納河上的一座11孔大石橋,以其豐富的傳說和故事,深深影響了安德里奇,為他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對他的后續作品產生了深遠影響。
安德里奇在薩拉熱窩讀完中學,并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14年被奧地利當局逮捕入獄,1917年獲釋。1918年,《南方文學》雜志創刊,安德里奇即是該刊的創始人之一。以后,他以《南方文學》為陣地,發表了一系列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詩歌,散文詩和文學評論,積極獻身于民族解放事業。
授獎一般是因為某作家在整個創作方面的成就,有時也因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如法國作家馬·杜·加爾因長篇小說《蒂博一家》,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因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小說《福賽特家史》,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因長篇小說《德里納河上的橋》而獲獎。
諺云:“吃一塹,長一智?!蔽嵘介L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需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恭然自餒也。在我們陷入困境時,最要緊的不是一味地埋怨和咒罵,因為這只會使我們變得更沮喪,更覺得無望。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
作者簡介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作家。1892年10月9日生于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兩歲喪父,跟母親一齊到了姑母家,在維舍格勒讀小學。
安德里奇生平簡介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杰出作家,出生于1892年10月9日,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兩歲時失去父親,與母親一同前往姑母家,曾在維舍格勒接受小學教育。那里古城郊外德里納河上的一座11孔大石橋,以其豐富的傳說和故事,深深影響了安德里奇,為他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對他的后續作品產生了深遠影響。
安德里奇在薩拉熱窩讀完中學,并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14年被奧地利當局逮捕入獄,1917年獲釋。1918年,《南方文學》雜志創刊,安德里奇即是該刊的創始人之一。以后,他以《南方文學》為陣地,發表了一系列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詩歌,散文詩和文學評論,積極獻身于民族解放事業。
作者簡介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作家。1892年10月9日生于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兩歲喪父,跟母親一齊到了姑母家,在維舍格勒讀小學。
安德里奇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羅伯特安德里奇、安德里奇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