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一覽:

距離產生美誰說的

“距離產生美”是瑞士心理學家布洛的一句名言, 也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美學原理。距離感會產生落差,產生起伏,產生錯位的不對稱引力,是審美判斷的基石。真正的距離產生美并不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而是相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由和隱私距離而言的,也就是說兩個人在某方面要給予對方獨立的空間。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你說的應該是指布洛這個人。他從心理學的角度闡釋了這句“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原本是美學中的重要理論觀點。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 1902年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主講意大利文學,兼通包括中文在內的六種語言。

距離產生美是瑞士心理學家布洛的一句名言,也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美學原理。距離感會產生落差,產生起伏,產生錯位的不對稱引力,是審美判斷的基石。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1902年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主講意大利文學,兼通包括中文在內的六種語言。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瑞士心理學家布洛提出了“距離產生美”的名言,這一原理廣為人知,成為美學討論中的重要概念。 布洛的理論指出,適當的距離能夠創造差異和不對稱的吸引力,這是進行審美評價的基礎。

布洛的介紹

1、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 1902年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主講意大利文學,兼通包括中文在內的六種語言。 1912年于英國心理學雜志第五卷第二期發表《作為藝術的一個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一文,提出“心理距離說”。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2、美學家布洛(1880-1934)心理距離說是瑞士心理學派美學家布洛關于審美本質和藝術本質的理論。布洛在對實驗美學批判的基礎上,創立了心理距離說,并在《作為一個藝術中的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的距離”》一書中加以系統論述。

3、審美距離是布洛提出的一種學說,即在審美中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得客觀現象無從與現實的自我發生鉤搭,才能使其充分顯示其本色而更富有美感。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布洛布洛觀點

布洛的主要觀點如下:質疑美的純粹客觀存在:布洛摒棄了對美的本質和客觀因素的深入探究,他認為美的純粹客觀存在是值得質疑的。從心理學視角研究美感:他專注于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美感,尤其是關注美感效應。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中的“學說·距離說”是由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美學家愛德華·布洛提出的觀點。 布洛的主要著作包括《心理距離》等,他主張人們通常從主觀或客觀兩方面理解審美活動,但這無法揭示其本質。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距離產生美,這一觀點出自瑞士心理學家布洛,廣為人知,構成了美學原理的重要部分。 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是這一理論的提出者,他是一位瑞士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 1912年,布洛在英國心理學雜志上發表文章,正式提出了“心理距離說”,這是他對審美活動的重要貢獻。

是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美學家愛德華·布洛提出的一個觀點。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距離》等。布洛認為:人們通常不是從主觀方面、理想方面理解審美活動,便是從客體方面、現實方面理解審美活動,這樣必然不能揭示審美活動的本質特征。

布洛(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布洛的觀點強調了審美過程中的心理因素,他認為審美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審美主體的觀看態度。通過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審美主體能夠用一種非功利的視角來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或自然美景,從而獲得更加純粹和深刻的審美體驗。

布洛。心理距離說是英國心理學家、美學家布洛提出的。在1912年發表的長篇論文《作為一個藝術因素和審美原則的“心理距離”》中首次提出了這一觀點。布洛認為,在審美活動中,只有當主體和對象之間保持著一種恰如其分的心理距離時,對象對于主體才是美的。

關于布洛和布洛芬的副作用和危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